乙肝|失去手术机会?面临肝衰竭风险?34岁肝癌晚期的他最终绝处逢生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通讯员 王家铃 李文芳 采访人员 吴朝香
这个牛年春节 , 对34岁的韩明(化名)来说 , 能够跟家中老小坐在一起吃着家乡饭 , 阖家团圆 , 是他从未感受过的幸福 。 而早几个月前 , 确诊肝癌的他曾一度走入绝境 。
幸运地是 , 他找到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蔡秀军团队 。 该团队为他成功实施同时运用转化医学与“蔡氏ALPPS”技术治疗复杂肝癌晚期的手术 。 这在临床史上再次打破“无人区” , 也成为目前国际上首例“蔡氏ALPPS”联手转化治疗治疗肝癌晚期患者的新尝试 。
十年乙肝史再查已是肝癌晚期
如今的韩明看起来跟以往没什么两样 , 可事实上 , 在刚刚过去的半年里 , 年纪轻轻的他差点与死神擦肩而过 。
韩明老家在外省 , 十多年前就来杭州打拼 , 是一家房产中介职员 。 他与爱人、孩子一起经营着小家 , 日子过得幸福美满 。 但令他没想到的是 , 肝癌却悄然走进了他的生活 。
韩明身体一向不错 , 性格开朗的他一直是朋友家人心目中的“暖男” 。
去年1月份 , 韩明突然觉得下腹部有一阵阵疼痛 , 还伴发热症状 , 体温最高达到38.5℃ 。 起初韩明以为就是普通感冒 , 也没有特别在意 。 当时正值疫情期间 , 韩明被困在老家 , 也没有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 腹痛来了自己就硬扛着 。
后来 , 韩明回到杭州工作 , 忙碌的日常让他几乎忘记时不时产生的腹痛 。 直到去年8月份 , 腹痛让他实在难以忍受 , 才就近前往杭州一家市级医院就诊 。 医生建议做腹部CT检查 , 检查结果出来后的当天 , 韩明彻夜难眠 。
“医生跟我说 , 肝癌晚期 , 肿瘤巨大 , 已经失去最佳手术机会 。 ”韩明回忆说 , 这个结果让他难以接受 , 作为家里的顶梁柱 , 他不能倒下 , 强烈的求生欲让他开始四处寻医 。
在亲戚朋友的推荐下 , 他来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普外科寻找希望 。
四处打听后 , 韩明找到了外科学家、蔡秀军教授 , 希望能够尽快帮他切除肿瘤 。
看了韩明的CT报告后 , 蔡秀军教授皱起了眉头 。
“右肝肿瘤很大 , 且是多发的 , 最主要的是肿瘤已经长到门静脉里了 , 目前这个状态恐怕难以进行手术治疗了 。 ”
韩明的心一下子揪了起来 。 看着韩明渴求的眼神 , 蔡秀军教授思索片刻说 , “我们可以先尝试下转化治疗 , 如果肿瘤能够缩小 , 门脉癌栓退缩 , 我们还是有希望进行手术切除的 。 ”
蔡秀军教授的这番话 , 成了韩明生命中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
有了新转机 , 但手术却面临新困境
入住邵逸夫医院后 , 蔡院长团队普外科梁霄主任与介入科、肿瘤内科、放疗科、肝病感染科、放射科等专家展开MDT讨论 , 对韩明的病情进行详细评估 , 协同制定了个体化转化治疗方案:
雷替曲塞和奥沙利铂肝动脉持续灌注化疗(HAIC)局部打击肿瘤 , 仑伐替尼靶向治疗联合特瑞普利单抗(PD-1抑制剂)全身控制肿瘤 , 多管齐下以期实现肿瘤降期 。
据介绍 , 转化治疗是一种采用多学科诊疗模式(MDT)的治疗方法 , 通过局部与全身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式设法杀伤或抑制肿瘤 , 起到缩小肿瘤、降低肿瘤活性和降低肿瘤分期的目的 , 有望使无法切除的肿瘤转变为可切除肿瘤 。
幸运眷顾着韩明 , 转化治疗方案效果非常好 。 经过一个月的转化治疗 , 韩明复查CT显示肝脏的肿块明显缩小 , 门脉癌栓缩小 , AFP大幅下降 , 这意味着 , 韩明有了手术的机会 。
这个好消息让韩明一家人重新鼓起勇气与死神搏斗 。
乙肝|失去手术机会?面临肝衰竭风险?34岁肝癌晚期的他最终绝处逢生文章插图
然而 , 还没等一家人沉浸在这份喜悦当中 , 又一道难题摆在了他们面前 。 蔡院长团队通过对患者三维重建肝脏体积测定发现 , 如果患者接受肝脏切除手术后 , 将面临术后因剩余肝脏体积不足引起肝衰竭风险 。
到底要不要手术?韩明将何去何从?
绝处逢生, “蔡氏ALPPS”手术带来希望
跟韩明一样 , 当晚一宿未睡的梁霄主任也一直在思考后续的解决方案 。 第二天 , 经过团队的讨论分析 , 他们最终决定选择“蔡氏ALPPS”方案:手术分两步走 。
据介绍 , ALPPS是目前治疗余肝不足的可切除肝癌的一种手术方式 。
传统ALPPS手术分为两个阶段 。 第一阶段是用超声刀割开左右肝脏 , 并扎好血管 , 让血液流至健康的一边肝 , “养大”健康一侧的肝脏使其可独立承担维持生命的重任 。 第二阶段是用手术切除肿瘤所在病侧肝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