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堂有位巧手厨娘

中堂有位巧手厨娘文章插图
弟姨亲手制作的小吃深受食客喜爱
东莞市中堂镇三涌村郭有弟的家 , 老远就传出一阵阵艾香 , 青翠欲滴的艾汁 , 香喷诱人的馅料……摆满了工作坊 。 艾草、艾角等材料 , 通过弟姨勤劳的双手 , 变成美味香甜的地道小吃 , 深受食客喜爱 。 在三涌村 , 街坊都称弟姨为美食制作达人 , 没有什么小吃难得到她 。 翻开弟姨的朋友圈 , 艾角、煎堆、麻蔼、粽子、芋头糕、油角、屋堆等各式小吃不下30种 。
采访人员了解到 , 弟姨30多岁才开始做艾角等小吃美食 , 至今已有20多年 , 从开始便“无师自通” , 很多小吃只要看几遍 , 就能慢慢摸索出门道 。 其实这也是有渊源的 , 弟姨小时候经常围着妈妈身边看她做小吃 , 有时跟着大人“依葫芦画瓢” , 但大人总是嫌她捣乱 。 回忆往事情形 , 弟姨笑容温馨 。
【中堂有位巧手厨娘】每近清明 , 艾草就开始蓬勃生长 。 用艾草做艾角、艾糍等 , 用作祭祀和日常品食 , 是广东人的传统习俗 。 制作艾角、艾糍已有20多年的弟姨 , 摘取一把把艾草 , 将其清洗干净 , 去掉老根 , 摘下最嫩的茎叶作为制作艾糍的材料 , 然后用料理机将其打成糊汁 , 再加进些许白砂糖或黑糖 , “这样可以冲去艾草本身的淡淡苦味 。 ”她说 。
接下来的工序是“开粉”环节 。 所谓“开粉” , 就是将糊汁倒进糯米粉中搅拌 , 反复搓揉、挤压和延展 , 十来分钟后 , 面团形状逐步发硬 。 这时候抓一小团面团出来 , 将其捏成中间凹的形状 , 包上炒香的馅料 , 搓成一个个角子形状 , 用龙眼叶包裹 , 放到蒸笼里 , 等上约15分钟 , 艾角就可出炉 , 腾腾热气中 , 清香扑鼻 。
慢慢咬开熟透的艾角 , 萝卜榄、韭菜、腊肠糅合而成的糍馅清晰可见 , 阵阵清香扑鼻而来 。 轻轻嚼动之时 , 艾草、芝麻和糯米的香味瞬间盈满齿颊 , 口感酥软 , 仿佛回到美丽的乡愁 。
为了做好一道新鲜美味的小吃 , 弟姨不惜“重本” , 她和丈夫经常到增城、河源等田间山里采摘野生的艾草 , 腊味等馅料也是自己做的 。 虽然成本较高 , 但慕名来品尝的食客络绎不绝 , 不但有周边镇街的 , 甚至还有广州的客户 。
清明临近 , 订单明显增多 , 但因为弟姨平时要上班 , 她只能利用业余时间做 , 还经常找来同学帮忙 。 她告诉采访人员 , 有次接到一个粽子的订单 , 数量多 , 时间又紧 , 她还是答应下来 , 几个通宵的忙碌才如期交货 。 凭借着一股子认真的劲儿 , 弟姨“名声远播” , 很多街坊节庆摆酒用的小吃 , 都请她来做 , 弟姨也用她勤劳灵巧的双手 , 为大家送上一道道入味又入心的特色小吃 。
来源:羊城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