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肉精|“瘦肉精”危害到底有多大

来源:人民健康网
今年的“3·15”晚会上 , 河北省沧州青县有部分养殖户为增加出肉率 , 偷偷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瘦肉精”喂羊 , 且已有“瘦肉精”羊肉逃过监管流向多地的事情曝光后 , 引起消费者极大关注 。 北京、湖北等多地市场监管局对此迅速响应 , 连夜发起专项排查 , 依法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
用了“瘦肉精”的肉危害有多大?回答这个问题前 , 我们要先说一下“瘦肉精”为何物 。 食品安全博士、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钟凯介绍 , “瘦肉精”是20世纪80年代 , 由美国科研人员发现的一类肾上腺类神经兴奋剂 , 主要包括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等 , 将其加入饲料中喂养猪、牛、羊等牲畜 , 可起到抑制脂肪生成 , 促进蛋白质合成 , 增加胴体肌肉和体重的作用 。 以莱克多巴胺为例 , 它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充血性心力衰竭症和肌肉萎缩症等 , 但当用药量为治疗剂量的5~10倍时 , 瘦肉可相对增加10%以上 , 饲料的利用率明显提高 。 曝光视频中 , 贩羊的商户称 , 加了“瘦肉精”的羊体重增加 , 一只要多卖五六十元 , 如此暴利正是一些商户铤而走险的原因 。
莱克多巴胺属于“瘦肉精”中毒性较低的 , 盐酸克伦特罗(毒性参数比莱克多巴胺高100倍)更值得警惕 。 它在肉中的含量即使较低 , 也可能引起食用者发生中毒反应 。 中毒剂量范围是 , 猪肉中残留达20~460微克/千克 , 猪肝中达19~3060微克/千克 。 而且 , 这种物质的化学结构比较稳定 , 在动物体内比较容易被吸收 , 一般的烹饪方法 , 如沸水烹煮、烤焗、煎炒等 , 都不能将其破坏 。 所以 , 人经常吃含“瘦肉精”的肉品 , 容易造成慢性中毒 , 主要表现有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头晕目眩、上吐下泻等 。 当吃了“瘦肉精”含量比较高的肝脏、肾脏等内脏组织后 , 还可能造成急性中毒 , 出现头疼、胸闷和肌肉麻木等症状 。 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 , 我国北京、广州等多地曾出现不少“瘦肉精”中毒事件 , 累计有上千人中毒 , 罪魁祸首多数都是盐酸克伦特罗 。
我国为了保障食肉安全 , 早在 1997 年农业部就发文 , 禁止“瘦肉精”在饲料和畜牧生长中使用;2002年 , 农业部又牵头发文禁止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等7种“瘦肉精”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2011年 , 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在《“瘦肉精”专项整治方案》中又载明 , 禁用包括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西马特罗在内的16个“瘦肉精”品种……目前 , 从全球范围内来看 , 包括中国、欧盟在内的多数国家都全面禁止“瘦肉精”用于禽畜养殖 , 只有美国、加拿大、巴西等少数国家和地区 , 允许莱克多巴胺在限量范围内使用 。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李兴民表示 , 对于此次曝光的事件 , 大家不必因噎废食 , 只要在正规农贸市场、超市购买肉品 , 就基本可以放心食用 。 网络上流传的辨别含“瘦肉精”肉的方法 , 多数也不太靠谱 , 具体有没有还是要以实验室检测为准 。 例如 , 看猪肉背膘厚度的 , 一般情况下 , 含“瘦肉精”的猪肉背膘比较薄 , 但受猪肉品种、养殖技术等因素的影响 , 即使不饲喂“瘦肉精” , 也可能有背膘很薄的情况 。 再如 , 正常的肉在储藏过程中 , pH值会发生很大变化 , 所以用pH试纸根本无法检测判断 。 除了去正规超市、农贸市场买肉外 , 建议大家生活中可优先选择颜色自然、富有弹性的肉 , 它们新鲜且品质较好 , 而颜色异常、按压无弹性、有水分渗出的肉 , 相对来说品质较差 , 尽量不要选购 。
【瘦肉精|“瘦肉精”危害到底有多大】钟凯则建议 , 大家日常生活中要少吃动物内脏 。 猪肝、羊肝、猪腰子、猪肺、羊肠等内脏作为重要代谢器官 , 是最多最容易累积“瘦肉精”、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部位 , 食品安全风险较大 , 一星期最多吃一两次 。 (采访人员 任琳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