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洋|如何让孩子远离“小眼镜”?专家支招→

课业繁重、电子产品普及的今天,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的趋势,很多孩子小小年纪就到达边缘视力,甚至不得不戴上眼镜。那么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们该如何保护孩子的眼睛呢?专家建议或许能给大家一定启迪。
户外运动可以有效预防近视
提起一年前的那次视力检查,10岁男孩洋洋的妈妈记忆犹新。“去年刚放暑假,我就带孩子去家附近的一家眼镜店检测视力,经过一番检查,当时我被告知儿子要配眼镜了。”对于孩子视力下降这件事,洋洋妈妈有些疑惑。“孩子平时不爱玩电子产品,写作业时我也经常提醒他握笔姿势和坐姿,就连看书我都是让他坐在书桌前,可怎么视力还是下降了呢?”
后来,洋洋妈妈又带孩子到省儿童医院的眼科进行了检查,得到的答案一样。在和医生交流后,洋洋妈妈的疑惑解除了。医生说,户外运动对于孩子的视力保护非常重要。英国剑桥大学的一项调查表明,儿童每周多在户外玩耍1小时,患近视风险将降低2%。确保每周14小时的户外运动可有效预防近视。洋洋是一个内向的小男孩,从小就不爱运动,每天总是待在家里不出门。
听到医生说户外运动对视力的重要性后,洋洋妈妈特别后悔,也正是从那时开始,她给洋洋制订了一个户外运动计划表。“我让孩子每天下午保证至少一个半小时的户外运动,周末更是让他或踢足球、或打篮球、或在户外撒欢儿。”洋洋妈妈说,就这样坚持了近一年的时间,前几天她再次带孩子去医院检测视力,发现洋洋一年来视力下降度数没有再次增长。
“医生告诉我们,适宜的阳光接触可以促进眼睛分泌神经递质多巴胺,从而有助于相对抑制眼轴的增长而预防近视发生。同时,户外活动可以促使孩子多看远方,从而使眼睛处于放松舒适的状态,也有助于减少近视发生发展。”在洋洋妈妈看来,儿子的户外运动还要继续。
生活细节也会影响孩子视力
生活中的一些细节也会影响到孩子的视力。“读写应在采光良好、照明充足的环境中进行。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家长担心灯光不够亮,总愿意把灯光调得特别亮,其实对于孩子的视力来讲,灯光太亮或者太暗都是不合适的。”河北省胸科医院眼科主任张彦坤说,过强的光线会使孩子的眼睛容易感到疲劳,给孩子的灯光应该是柔和的光,最好保证光线来自于孩子的左前方。
此外,家长的行为对于孩子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家长可以为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从而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中改正自己的坏习惯。在生活中,很多家长却给孩子做了不好的榜样,令孩子有样学样,使一些损害视力的行为成为孩子的习惯。“比如有的家长在家中手机、平板不离手,节假日时也宁愿窝在家里看电视、玩手机,而不愿意带着孩子到户外去走一走。这样一来,孩子也会认为玩手机、平板不是坏事,因此养成用电子产品的习惯。同时没有参加户外运动的习惯,也会慢慢不喜欢户外运动。”张彦坤说,在这种情况下,想让孩子视力不出现问题,真的不太容易。
如此看来,想让孩子放下电子产品科学用眼,家长首先要给孩子树立一个爱眼护眼的好榜样。当然,有些中小学生可能需要使用电脑、平板等电子产品上线上培训课,那么在必须使用手机、电脑时,家长也要尽量想一些办法让孩子们缓解眼睛疲劳。如:有意识地提醒孩子多眨眼,每分钟可以眨眼12~16次,并且要完全闭上再睁开,保证泪液充分湿润眼睛。家长也可以使用热敷来帮助孩子缓解眼睛干涩和疲劳,热敷的方法是把60℃左右的热毛巾放在闭着的眼睛上。这样简单的眼睑热敷可以刺激泪腺体分泌,促进眼的血液循环,减少干眼等不适的发生。
孩子应三个月监测一次视力
孩子视力如果出现问题 要及早配戴合适的眼镜。“对近视防控知识不了解,其实是青少年近视得不到控制的最大原因,很多家长认为戴眼镜会加深度数其实是错误的。”河北省胸科医院眼科主任张彦坤介绍说,当孩子视力出现问题时,应第一时间去正规眼视光机构检查,如确诊为真性近视,及早配戴合适、准确的眼镜是近视防控最基础的方法,度数一定要定期监测并及时调整。要注意的是,视力监测应是三个月一次。"
为什么说要三个月检查一次呢,张彦坤说:“因为儿童青少年时期,眼轴长度在发育阶段,一旦出现真性近视,每年度数的增长速度平均在100度左右,三个月也就会增长25度,三个月检查一次能及时提醒家长了解自己孩子近视发展的情况,并根据度数增长情况给予不同的干预,比如功能性镜片,远近交替调节,户外运动,低浓度阿托品,角膜塑形镜等等,近视一旦发生不可逆,不要等到一年后再检查已经涨到100度或更多再去干预就来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