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伏|三伏天养阳气 秋冬不生病 少喝冷饮适度运动( 二 )


痛症:颈肩腰腿痛、膝骨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网球肘、胃痛、痛经等慢性疼痛疾病。
其他类:失眠、抑郁、慢性肠炎、消化不良、慢性盆腔炎、夜尿症、遗尿等。
C 三伏天太热 多种疾病找上门
三伏天难熬,不仅因为这是一年中温度最高、湿度最大的日子,也是各种疾病“扎堆”来的时候。像中暑、心脑血管疾病、尿路感染、泌尿结石、急性胃肠炎等等。
老人:小心热中风 预防保健有妙招
文/采访人员 张华 通讯员 朱健
在“三伏天”,气温常常在35℃以上,气温高时人体出汗较多,体内环境容易缺水,这便会使血液的黏稠度增加。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医师翁应初说,这对于中老年来说,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因为他们体内水分较少,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症或心脑血管病等基础病的人群来说,无疑会增加血栓的形成乃至中风的发生概率。
另外,天气炎热时,室内使用空调避暑的情况比比皆是。室内外的温度相差过大,比如超过10℃,就会让人的血管产生剧烈地收缩,再加上一些人的血管弹性较差,忽冷忽热时最容易诱发中风。
翁应初指出,在夏季中风的患者,除了有头晕症状外,还伴有神经功能损害,如半侧身体无力等,并无中暑般面红耳赤的症状,常是突发不适。该如何预防呢?翁应初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注意补充水分。我们要做到“不渴时也常喝水”。
2.有过中风史的病人,其家属要时时注意病人症状,一般来说,头昏头痛、半身麻木酸软、频频打哈欠等都是中风前的预兆,这些症状明显时,一定要去医院就诊,切不可视作一般的感冒或疲劳。
3.防暑降温要适时适中,饮食结构要科学合理,“保驾”药物要有备无患,比如藿香正气水、硝酸甘油等。
4.避免过度贪凉。在使用空调时室内室外温差最好不超过8℃,午睡时空调、电风扇也不宜对着头吹;老年人不宜洗冷水澡,避免筋骨受凉引起关节疼痛,洗完后擦干水珠、穿好衣服再出去乘凉;不宜过多饮用冷饮、冰棍等,特别是消化系统不好的人。
5.动静结合。老年人可晚上到户外适当做有氧运动,如慢走、打太极拳等,运动以每分钟心率不超过110次为宜;内心要静,气温升高时要保持安静勿躁,对预防中风也大有益处。
小孩:室内外温差大 感冒可以这么做
文/采访人员 陈辉 通讯员 翁志刚 刘庆钧
三伏天气温骤升,很多家庭空调就没停过,空调温度过低,再加上室内外“冰火两重天”孩子难免会受凉感冒了,最近因此而就医的孩子也非常多。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中心针推康复门诊主任中医师贾超提醒,别盲目给孩子吃药,特别是滥用抗生素将严重损害孩子们的脾胃。他教家长们几个易于掌握的小妙招,可缓解孩子受凉感冒不适。
贾超介绍,孩子感冒发病前,一般都曾受风或着凉,随后数小时或一两天后出现怕冷、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咳嗽等症状,甚至有些会出现发热。孩子刚出现受凉时就开始干预,用以下办法效果更好:
电吹风法:如果孩子刚着凉,有鼻塞、打喷嚏的情况。可用一薄毛巾铺在孩子的大椎穴上,用电吹风吹孩子的大椎穴,注意吹时风速及温度要适宜。这个方法能起到祛风散寒的作用。
泡澡法:用20克的艾草加上一块生姜煮水给孩子泡澡。这个妙法可以起到发汗解表的功用。但要注意的是泡澡前需给孩子喝点温水,避免津液流失过多。另外将热水放温,不要掺生水。
食疗方:可以试试陈皮紫苏饮,将9克陈皮加9克紫苏洗净煮水半小时后用作茶饮。这个食疗饮主要针对的是感冒初期兼有几声咳嗽的孩子。此饮可以连续饮两至三天。
固本山药饮:用25克干山药煮水半小时后作茶饮。这个食疗饮主要是对感冒彻底好了,但还是有点鼻音,或者一天内还有几声咳嗽的孩子。感冒后勿忘调理脾胃,这样孩子正气才能提升,不易反复感冒。注意此饮不用鲜山药。若孩子舌苔厚腻的可以另加6克薏苡仁。大便干燥的另加6克杏仁。积食已久的,另加6克炒鸡内金。此饮连喝两天即可。
小儿推拿:贾超推荐按摩孩子以下几个穴位——
【揉一窝风】
这个穴位非常好找,在孩子手背腕横纹正中的凹陷中。操作时,揉2分钟既可。此穴有温中行气、散寒止痛、镇静安神的功效。
【推三关】
三关在前臂掌面,从大拇指一侧的腕横纹到手肘的肘横纹的一条直线。操作时,直推三关从腕横纹至肘横纹处,2分钟既可。这是个补穴,有益气行血,发汗解表的作用。注意操作一定要轻快、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