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场|电竞陪练破圈:比心的中场战事

而今 , 比心依旧参照着、追逐着不断变化发展的用户需求 , 没有人能知道下一个五年 , 比心和它构建的职业新生态 , 将怎样影响着行业乃至社会 。
而今 , 比心依旧参照着、追逐着不断变化发展的用户需求 , 没有人能知道下一个五年 , 比心和它构建的职业新生态 , 将怎样影响着行业乃至社会 。
南方周末 林彦/文
中场|电竞陪练破圈:比心的中场战事
文章图片

▲ 图/视觉中国
【中场|电竞陪练破圈:比心的中场战事】中国有5亿人以电竞游戏作为居家休闲的主要方式之一 。 这些遍布各线城市深入大街小巷的用户 , 不仅构建起了一个千亿级的巨大市场 , 也在2020年居家率最高的春天 , 让在线文娱的风口热流涌动 。196分钟 , 是中国人平均一天花在手机应用上的时间 。 换算成人类一年的总和 , 这个数字将会无比庞大 。 人们忧心于个体将迷失在虚拟世界的时间漩涡中 , 却往往一边焦虑一边继续沉溺 。被誉为“互联网先知”的克莱·舍基开辟了另一种思路:自由时间将带来认知盈余 。 在这些单位时间里 , 通过创造和分享去迎接无限的可能 , 获取时代赋予分享的红利 。 分享经济与陪伴经济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是目标一致的 , 一方通过提供富余空闲的时间、知识 , 另一方得到了陪伴 。但如果想要让认知盈余这件事可持续 , 只靠他们的内在动机是不够的 , 需要搭建拥有完善协作机制的网络共享社区 。 知乎、哔哩哔哩、行业分享类乃至更为细分赛道的电竞陪练类APP都基于这一层逻辑而生 。
七年之跃
从家长们眼中的洪水魔兽、学术研究中的“电子海洛因” , 到贴上万众瞩目、荣耀等身的标签 , 电竞业飞跃式生长 。游戏陪练的需求起初诞生于线下网吧 。 彼时 , 为了追求更好的游戏体验和更高的队伍战斗力、更快的等级提升 , 有一部分玩家愿意付费邀请网吧内其他游戏大神组队游戏 , 在另一端 , 游戏大神也可以借此让技能变现 。需求催生市场 。随后 , 一款主打“游戏陪练”+“技能分享”的游戏陪练APP——比心 , 通过在网鱼网咖线下门店单点试运行到APP上线后将陪练模式推广开来 , 线上平台的出现 , 让电竞陪练业务从此有了更好的生长土壤 。政策 , 为电竞玩家们指明了未来道路的方向 。 2016年9月 , 教育部在《关于做好2017年高等职业学校拟招生专业申报工作的通知》中增设了体育大类下的“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 。2018年11月 , iG战队夺得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冠军 , 掀开了电竞产业新的一页 。 电竞产业的职业化浪潮、爆款游戏的出现带来用户的井喷增长 。 2019年4月 , 人社部向社会发布了电子竞技员与电子竞技运营师等被国家承认的新职业 , 这意味着电竞从业者职业身份的明朗化 。在政策、资本与市场红利的共同推动下 , 电竞逐渐剥离了“玩物丧志”的负面色彩 , 也从此进入了市场爆发的新阶段 。 这一年 , 比心用户群增长量过千万 。2020年春天 , 疫情催化了“云经济”和“线上经济” , 为电竞及其生态中的陪练市场按下了加速键 。 根据比心《游戏陪练白皮书》数据 , 2020年春节疫情前后 , 平台日均新增用户是平时的1.6倍 , 日均订单量是平时的四倍 。 仅在1月24-2月29日期间 , 用户累计下单完成超过6000万局游戏 。而今 , 比心迈入第七年 。电子竞技将作为正式比赛项目在2022年杭州亚运会亮相 , 上海正加速构建“全球电竞之都” , 而比心则已聚集了6000多万的电竞爱好者用户 , 超800万电竞陪练人员 , 不仅构建了专业、富有特色的立体人才培养体系 , 也拓展边界 , 还缔造了一个以电竞陪练为原点 , 包含音视频、直播、MCN等多元业务在内的商业帝国 。
强势突围
在政策助推与资本青睐的双驱动之下 , 电竞陪练作为电竞产业的衍生业态飞速发展 。 预计在2021年电竞生态将占据28.3%的电竞市场份额 , 电竞陪练市场规模将超过140亿元 , 是继电竞直播之后最受关注的下一个电竞“百亿市场” 。电竞陪练的“野蛮生长期” , 一度有超过110个陪练平台雨后春笋般冒出 , 其中不乏特色鲜明者、成功融资者 , 行业的爆发式增长也吸引了多家互联网巨头纷纷涉足布局——但绝大多数仅昙花一现 。彼时 , 行业规定尚未形成 , 陪练产品遍地开花 , 危机也随之而来 。 “陪练”业务中的“陪”字让它不可避免地饱受争议 , 平台中的灰色地带挑战着网络环境的红线 , 不少陪练平台接连被约谈、下架、整改 , 从此销声匿迹 。比心也曾一度被推向风口浪尖 , 但最终它能实现强势突围 , 底层逻辑是源于对“安全与正直”的坚持 。 秉着“科技向善”的宗旨 , 比心建立起集实时风控、离线风控、内容审核、资金安全、举报处理、用户申诉在内的六大守护平台 , 通过自研算法模型整治平台生态 , 对黑灰产用户进行管控 , 更以多种创新手段推动青少年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