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场|电竞陪练破圈:比心的中场战事( 三 )


文章图片

▲ 比心参与起草《电子竞技陪练师标准》
这一职业正在落地 。 公告诞生至今 , 已有近4万人通过陪练师认证考试 , 拿到了资格证书 , 并可在比心陪练平台上“点亮”自己的认证资格 。 由此 , “电子竞技陪练师”逐渐向“专业化”“正规化”靠拢 , 为用户带来更加可靠的陪练服务 。根据人社部最新发布的《电子竞技员就业研究报告》 , 未来电竞人才的缺口将达200万 , 而比心平台数百万游戏大神的新鲜血液 , 也将成为未来电竞行业发展的驱动力 。一个电竞职业新生态正在此构筑并快速增长 。
社区赋能
近年来 , 比心已经连续打出了多张创新牌 。根据2020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 90后每天上网时长平均为3.28小时 。 在线上社区中 , 以兴趣爱好连接起来的人际关系 , 往往比现实朋友关系更加稳固、长久 。这便是另一个赋予比心旺盛生命力的原因——“兴趣社交” 。陪练的过程是一个需要持续养成、不断种草的长效过程 , 交易双方都是共同游戏的爱好者 , 而非属于纯粹的买卖 , 双方的交流更为直接、真诚 , 在这个过程中 , 用户能够更容易地辨别同好 , 分享资讯 , 交流经验 。比心始于陪练 , 但它的触手还很长 。 它为电竞玩家提供的不仅是一个“培训机构” , 更是一整个有文化连接的兴趣消费社区 。 社区和圈子内容化运营的加强 ,进一步增强了比心用户间的信任度 , 也为比心带来了链接用户、沉淀粉丝的有力抓手 。“重兴趣+重社交”模式让比心立足社区模式与内容化运营 , 建立了浓厚的兴趣圈层文化 。 在6000万的用户量中 , 25岁以下占比超过70% 。 这也就意味着 , 每10个比心用户里 , 就有超过7个是95后 。 年轻的用户群体 , 决定了比心未来整体年轻化、多元化的生态走向 。
无限游戏
美国哲学家詹姆斯·卡斯的哲学小书中曾提到 , 游戏可以分为以取胜为目的的有限游戏 , 以及以延续为目的的无限游戏 。 前者的特点是分出胜负就结束 , 后者则不追求一时的输赢 , 它的目的在于延长比赛——将更多人带入到游戏本身中来 , 从而让游戏永远进行下去 。而今的比心便在用多维布局、技术赋能的方式 , 进行着一场“无限游戏” 。电竞陪练行业的高速增长意味着剧烈的波动性 。 比心深知 , 平台内容生态的治理 , 平台方的自管自查 , 是解决线上新文娱行业发展痛点的必要手段 , 更是电竞企业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 。比心坚持科技驱动 , 2020年 , 研发投入占比心营业收入的比例超过30% , 研发人员占比达50%以上 , 研发资金投入和人员数量连续三年增长——资金和人员都被主要用于构建从产品研发、商业运营、风控审核到客服系统的全体系数字化底层架构 。为了提高交易匹配效率 , 比心的技术研发和算法团队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和深度学习模型 , 引入大数据分析玩家的使用习惯和需求偏好 , 玩家年龄、游戏级别、服务态度、游戏风格、角色技能等多种维度让比心的算法极为主观和复杂 , 但它通向的是满意度更高的订单 , 链接了更优质的线上虚拟关系 。除了技术带来的体验升级 , 更加纯粹的电竞陪练体验也是比心关注的重点 。 比心建立了一个超过400人规模的风控审核团队 , 为陪练大神和用户带来全方位的安全保障 , 最大限度保护每个用户的权益 。 据了解 , 比心已经形成“机器+人工”的审核模式 , 搭建形成“审核+质检+举报+申诉”的风控体系 。 比心APP的图片、文字、视频等内容需进行3轮机器审核和4轮人工审核 , 日均处理风险检测4000余万次 , 拦截危险请求近百万次 , 处理垃圾内容数十万条 。
中场|电竞陪练破圈:比心的中场战事
文章图片

▲ 比心在第十三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年会”上荣膺“年度新锐责任企业”称号
此外 , 比心在社区上线“比心树洞” , 引入专业心理咨询人士 , 在为用户提供陪练服务的同时 , 也关注用户的负面情绪 , 并给予正面的引导、帮助 。纵观行业 , 这并非目前游戏陪练平台的规定动作 , 甚至 , 它的距离偏差得还有些远 。 但正是在这些主动干预、超前架设的平台功能里 , 属于一家企业的人文关怀 , 科技更人性、温暖的方向 , 技术和运营团队的浪漫 , 都跃然纸上 。在发展过程中时刻关注经营质量、社会责任、平台价值、用户需求 , 坚持奉行可持续的发展路径 , 是比心做出的对市场、对用户负责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