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利率市场现状:七大利率如何传导?——利率市场化专题(上)(29)

中国利率市场现状:七大利率如何传导?——利率市场化专题(上)

可以看出,无论是跨市场的国债还是企业债,其在银行间与交易所中完全相同的品种收益率仍有巨大差异,存在无法套利的价格差,如企业债有大量利差高于200BP(图中虚线)的观测点,国债差异较小但仍有显著数量观测点利差高于50BP(图中虚线)。这显示出两市场间仍存在阻隔,投资者与资金无法在两市场间自由流通,从而削弱了利率的传导效果。

其二是对非金融企业,其在发行债券的资格和金额上仍然受到一定显性或隐性的审核限制,同时不同类型企业也受到投资者的“所有制歧视”。由于市场中价量均衡只能同时达到,数量扭曲必然也反过来造成了价格(利率)扭曲。

非金融企业可以发行的债券中,企业债与公司债分别需要发改委及证监会审核,存在明显的数量与结构管制;中票、短融、定向工具等则尽管名义上交易商协会仅做形式审查,但由于只在银行间市场发行、参与的机构投资者都受到监管层对投资方向的约束,仍然受到间接、隐性的数量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