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炼|“站桩百病消”,想要养生效果好,站桩要点要记牢!

站桩时 , 后脚跟不要吃力 , 身体重力在脚尖之后的前脚掌上 。 脚跟是虚的 。 似踩地非踩地 。 站着脚麻 。 身上有些部位不舒服 , 可能跟站的姿势有关 。 应该是以舒服为好 。 力量过于下坠 , 时间长了就会不舒服 。
拳谚云 , 虚领顶劲 , 气沉丹田 , 头顶好像是杂技演员顶着碗水 , 顶不正了水就要撒 , 这样头就中正了 , 头中正了 , 上面似有个东西向上轻轻牵引 , 虚虚领着 , 呼吸的气沉向丹田 , 五脏六腑才舒服 。 在站的时候 , 整个身体有点飘飘欲仙的感觉 。 站的时候 , 身上哪个地方不舒适 , 自己调整到舒适的程度 , 酸胀麻 , 都算是正常的 , 但不能太过 , 尤其是开始的时候 , 太过说明站姿有些问题 。
锻炼|“站桩百病消”,想要养生效果好,站桩要点要记牢!文章插图
开始傻站就行 , 别考虑那么多 。 傻人才出功夫呢 。 站得飘飘欲仙 , 那时再考虑脊椎等问题 , 才有效果 。 站桩没几个月 , 其他都谈不上 。 站桩环境幽静为好 。 尤其在高山之巅 , 感觉美极了 。 眼界开阔 , 胸怀也为之开阔 。 但这样的条件城市人不长有 。
夜间在高楼凉台上的感觉也不错 。 周围视野开阔 , 夜阑人静 , 精神不放自大 , 天人和一的感觉容易体会 。 天人和一 , 精神放大 , 对练习力量有不练自得之功 , 气不练自在 , 劲不练自长 , 全在这里面 。 站桩到一定程度 , 有气感 , 不必理会 。 任其自然 。 有时气由脊椎两侧向上拱 , 有的人反应比较大 , 有的反应比较微 。 站桩 , 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保持一定的姿势并坚持一段时间的锻炼方法 。
松就是说在保持正确姿势的前提下 , 尽可能的放松 。 静 , 就是在站桩过程中 , 尽量的保持意识的安静或专一 。 当然也最好保持环境的安静 , 以免影响心神专一安静 。
在锻炼过程中 , 严格按照功法要求操作 , 越是自然越好 , 不要人为的强加力量、意念以助呼吸及体内气血运行 。 头顶虚悬、双目垂帘、舌顶上颚、面带微笑、含胸拔背、沉肩坠肘、虚腋开跨、舒指松腕、尾闾中正、宽胸实腹、顺臀溜胯等等 。 我们依然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 , 应用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口诀俗语 , 来说说站桩对全身姿势细节的要求 。
头颈:头顶虚悬、虚领顶劲等等 , 是非常形象的口诀 , 就是说 , 头部百会穴好像有根虚拟的绳子把头部轻轻吊起悬在空中一样 , 转动轻灵 , 不对颈椎产生额外的压力 , 这样 , 颈椎也就自然保持了最佳的自然曲度 。 有的老师说 , 微微收一点下颌 , 其实也是为了做到这个要求 。 还有的老师说 , 脖子微微用意向衣服领子靠 , 也是在引导我们做好虚领顶劲 。
面:面带微笑是人体面部肌肉最放松最自然的表情 , 面带微笑还能给他人带来良好的感觉 , 从而也能反馈给你良好的场能信息 。 面带微笑能促使自己心情愉悦 , 保持良好的心态 。
眼:在锻炼时 , 一般讲究先眼光内收(也就是眼光从望远到渐近只到收回颅内) , 再双目垂帘 , 也就是说两眼皮像布帘那样自然的耷拉下来 , 不加紧闭的意念 。 保持这种自然垂帘的状态 , 符合局部气血的通畅 , 同时也因为双目垂帘 , 使得目光不外散 , 也就不容易收到外界诱惑而保持心神内敛 。 俗话所说的闭目养神 , 其实就是中医所说的肝开窍于目 , 闭目而使精魂不散 。
舌:常常有说舌顶上颚 , 但是初学者往往因为不习惯反而造成舌头紧张 。 所以 , 我们提倡在站桩初始阶段 , 无需刻意舌顶上颚 , 只要自然放松即可 。 等到锻炼到一定程度 , 因为体内气血运行的原因 , 到一定时候可能会有自动舌顶上颚的表现出来 。 即便没有这种力量产生 , 在站桩站到一定程度 , 舌下津液泉涌 , 汨汨然咽下阶段 , 稍加意念舌顶上颚 , 也是不迟的 。 而那时你已经可以很好的掌握放松的要领 , 而不至于因为照顾舌顶上颚反而造成紧张 。
肩:一般传统说沉肩 , 其实就是把肩部放松 。 肩部的放松有个特点 , 就是拉长的感觉 。 也就是肘部向外或向下引 , 这时肩峰处肩臂骨交接处 , 就会出现一个凹 , 感觉上有点把肩臂拉长的那种感觉 。 所以传统常常把沉肩坠肘放在一起说 。
腋:张腋、虚腋、开腋等等说法 , 其实就是要求腋下不要紧夹 , 要放松腋部好像空虚能放下一个小气球那样的感觉 。 其实沉肩坠肘做好了 , 就可以体会到虚腋的感觉了 。 开腋 , 除了便于肩臂气血的通常外 , 还能减轻了两肩对两肺的自然压迫 , 从而使肺的工作更加自然松畅 。